“過去、現在、將來青年工作都是黨的工作中一項戰略性工作?!痹趹c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對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廣大青年奮進新征程注入強勁動力。
國鐵企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抓好青年工作,團結動員鐵路青年堅定信念、緊跟黨走,為鐵路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近年來,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按照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部署要求,扎實推動青年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奮斗者鋪路,為年輕人鼓勁,為青年創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發展條件,激勵中國鐵設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中凝聚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青春力量。
堅持黨建引領,明目標、強機制、重落實
“集團公司首次青年工作會議以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組織對青年職工的重視,身邊的小伙伴也深受鼓舞?,F在,大伙兒的主人翁意識更強了,干勁兒也更足了?!敝袊F設土建院高級工程師苗永抗說。
去年5月27日,中國鐵設首次青年工作會議召開。這一天,是中國鐵設青年難以忘懷的激動時刻,標志著中國鐵設青年工作翻開新篇章、再上新臺階。
作為國鐵集團直屬唯一設計企業,中國鐵設累計勘察設計鐵路通車運營里程近5萬公里,占全國鐵路通車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一。強勁的綜合實力背后,是雄厚的技術支撐、齊全的專業設置和強大的人才優勢,其中尤為令人矚目的是一大批脫穎而出的青年人才。
目前,中國鐵設35歲及以下青年職工有2022人,占職工總數的41%,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584人、青年黨員1379人,分別占青年職工總數的78%和68%。青年群體具有數量多、學歷高、黨員比例高等突出特點。
青年者,常為新。青年工作,也須與時俱進。
為了更好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中國鐵設黨委堅持把青年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著力構建“121”青年工作格局,即:著眼未來10到15年發展大局,以3年為見效目標,實施“薪火工程”,打造青年思想領航、成長建功兩大平臺,抓牢共青團工作載體,形成統籌協調的青年工作機制。
圍繞這一目標,他們結合工作實際,多角度發力、分層次落實——
堅持思想領航。持之以恒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頭腦,借助新媒體、局域網等載體,依托“三會一課”、黨員輪訓、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青年論壇等平臺,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理論學習網絡,年度分享理論學習材料300余篇、鐵路精品理論微課等視頻學習材料38期,組織青年開展理論學習2000余人次,為青年學理論、強素質、提能力營造濃厚氛圍。
層層壓實責任。中國鐵設兩級黨委把青年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年度重點任務清單,把共青團工作作為黨委考核和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項點,部分基層黨組織制定下發《加強和改進青年工作重點任務及分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健全制度機制。構建青年思想動態分析、引導工作體系,依托獨立信息員、兼職網評員、基層通訊員,將集團公司有關政策主張傳達到一線,幫助青年認清形勢、校準思想,搭建集團公司與基層青年的“連心橋”。
嚴管厚愛結合。關注青年在職業規劃、婚戀、家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積極提供支持引導,開展青年團隊建設、交友聯誼、“職工家屬開放日”等活動,加強對青年的心理關愛疏導,努力為青年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聚焦急難險重,經風雨、長才干、壯筋骨
2022年2月4日,立春,鳥巢夜,中國與世界的冰雪之約如期而至。在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上,身披“瑞雪迎春”涂裝的冬奧列車滿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嘉賓“一起向未來”。
這一刻,中國鐵設電化電信院的團員青年們格外自豪,列車上應用的正是他們自主研發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簡統化接觸網技術。
中國鐵設電化電信院一直致力于推動接觸網創新發展。為有效破解傳統鐵路接觸網參數不統一、裝備類型繁多、運維工作量大等“卡脖子”難題,2015年,該院團委主動請戰,由5名團干部牽頭,抽調各專業青年骨干20余名,成立3個科研小組,集中精力開展科研攻關。
七年磨一劍。立項之初破題難,科研小組科技委員陳偉提出“從理論出發推演實驗,從實驗數據溯源回歸理論”的研究思路;研究中期遇瓶頸,團委組織“青年小灶”培訓班,邀請行業“大咖”為青年團隊答疑解惑;理論研究出成果,團隊成員趁熱打鐵,先后完成智能物料選取、多軸機器人等技術突破,終于自主研發出了接觸網智能化預裝配平臺。經院士專家團隊評定,簡統化接觸網裝備技術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應用于京張高鐵、鹽通高鐵、雅萬高鐵等多個國內外重大項目,取得顯著的技術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在中國鐵設,無數青年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大藍圖”中。
在科技創新前沿,他們勇攀高峰——交通運輸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高明明創新性地提出“先網絡、后節點,網間整合、節點融合”的網絡化規劃總體思路,為我國各大城市群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規劃研究提供了頂層指引;電化電信院高級工程師李可佳及研發團隊積極投身一體化視頻監控、智慧大腦、智能牽引供電系統等課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鐵設青年啃“硬骨頭”、攻“卡脖子”,為鐵路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工程建設現場,他們攻堅克難——祖國西南,“航飛尖兵”青年團隊利用大型機載航攝、無人機等技術手段開展鐵路勘測,完成川藏鐵路大渡河跨河大橋、瀘定站、昌都站等重點工作任務135項;未來之城,雄安指揮部首任指揮長何永冕將保障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作為首要任務,采取變更設計實時動態管控、加密加強配合施工現場巡查等措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鐵設青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勇當開路先鋒。
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從容應對——雄忻鐵路地質專線人員張光明為確保工作進度,毅然放棄回家過年的計劃,留守天津、堅守崗位;巴基斯坦拉合爾項目部郭健克服境外嚴重疫情影響,“釘”在現場,身兼數職,第一時間解決出現的各種調試問題,確保項目如期高質量開通……鐵設青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譜寫了抗擊疫情的青春之歌。
他們的奮斗故事里,有家、有國,有遠大理想,也有腳踏實地。這正是青春最美的姿態。
加強隊伍建設,搭平臺、壓擔子、強活力
兩部手機輪番響起,幾十個工作群來回切換,筆記本電腦時刻準備登錄線上會議,熱得燙手的充電寶隨時待命……雅萬高鐵項目部常務副經理、總工程師夏健一如既往迎來了忙碌又平常的一天。
“今年是雅萬高鐵建設的關鍵一年?!毕慕≌f,“把這個“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兩國務實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建設好,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挑戰嚴峻?!?/div>
日升月落,時光似水。7年前,年僅33歲的夏健擔任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首個典范工程的項目總工程師。年輕人的快速成長,離不開敢打敢拼、超越自我的執著韌勁,也得益于中國鐵設對青年人才的悉心培養。他們多次選派具有豐富經驗的商務專家提供技術指導,讓年輕人快速熟悉境外鐵路項目商務工作流程和要點,補齊短板。
夏健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不僅當好“前浪”,更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后浪”澎湃奔涌。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克服地質條件復雜、基礎資料缺乏、防疫形勢嚴峻等困難,高質量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破解了區域沉降、活動斷裂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首次將中國高鐵技術標準成功應用于境外項目,為雅萬高鐵量身打造中國方案。
時代不斷發展,使命接續傳承。在中國鐵設,一批批像夏健這樣可堪大用、能擔大任的年輕干部正脫穎而出,加速由“生力軍”成長為“主力軍”。
近期,中國鐵設深入實施年輕干部“612”計劃,即用3年時間,掌握培養60名近期可提拔的優秀年輕干部、100名可提拔各單位中層正職的優秀青年干部、200名左右重點培養的好“苗子”,做實做強做大干部隊伍的“寶塔基座”。
工作思路打破常規——優化頂層設計,打破條條框框,完善年輕干部培養選拔機制,晉升通道進一步拓寬、培養路徑進一步明晰;
廣納人才不拘一格——樹立“院士、大師、專家等高端人才從苗子抓起”的理念,深化青年托舉人才培養計劃、“青創計劃”,積極吸納優秀青年人才入選骨干人才隊伍,為青年骨干人才“選課題”“謀項目”;
梯隊建設激發活力——設置“青年托舉”專項,建立“人才團隊+科研課題+工程項目”三位一體托舉機制,加快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后備力量,優化“導師帶徒”機制,推動“老中青”人才梯隊建設。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乘新時代的春風,鐵設青年在鐵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放飛夢想,以舍我其誰的勇毅和青春無悔的擔當,譜寫了一曲不負韶華、奮發有為的青春之歌。
追夢無止境,我們正青春。新時代鐵設青年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